在凈水材料市場,聚合硫酸鐵因其有效絮凝、除磷脫色等優異性能而廣泛應用。然而,市場上產品質量參差不齊,如何準確判斷其優劣?國家標準化管理委員會發布的《水處理劑聚合硫酸鐵》提供了權威的答案。
一、認識國標:GB/T 14591-2016
該標準適用于以硫酸亞鐵或各類含鐵原料制備的液體和固體聚合硫酸鐵,為其生產、檢驗和驗收提供了統一的技術依據。標準中重要的部分,便是對產品中各項化學成分的含量規定。
二、核心指標詳解:國標含量要求
國標通過一系列量化指標來定義聚合硫酸鐵的等級和質量。以下是針對固體產品和液體產品的核心指標解讀。
1.核心有效成分:鐵含量與鹽基度
A.全鐵(Fe)含量:
定義:指產品中全部鐵元素的質量分數,是衡量有效成分多少的基礎指標。
B.標準要求:
固體產品:≥19.0%
液體產品:≥11.0%
含量越高,代表有效物質越多,絮凝能力越強,投加量相對越少。
鹽基度:這是聚合硫酸鐵區別于普通硫酸鐵的關鍵指標,反映了其羥基取代硫酸根的程度,即其“聚合”的程度。
C.標準要求:9.0%~14.0%
鹽基度是絮凝能力的決定性因素。
過低:聚合度不足,分子鏈短,絮凝效果差,接近普通硫酸鐵。
過高:產品不穩定,易形成氫氧化鐵沉淀而失效。
適中:能生成大量帶正電荷的多核羥基絡合物,具備優異的電荷中和與吸附架橋能力。
2.關鍵雜質與控制指標
A.還原性物質含量:
定義:聚合硫酸鐵中未被氧化和二價鐵離子的含量。
標準要求:≤0.10%
Fe含量高,表明氧化反應。它不僅會降低產品的有效成分,還可能導致處理后的水帶色,并影響絮凝效果。
不溶物含量:產品溶于水后剩余的不可溶殘渣。
B.標準要求:
固體產品:≤0.5%
液體產品:≤0.3%
不溶物是衡量生產工藝和產品純凈度的重要指標。含量高易堵塞加藥設備,并在處理后形成沉淀。
砷含量&鉛含量:
C.標準要求:
砷(As):≤0.0005%(固體),≤0.0003%(液體)
鉛(Pb):≤0.001%(固體),≤0.0006%(液體)
當產品用于飲用水處理時,這兩項是至關重要的安全指標,確保不會引入有毒物質,保障公共飲水安全。
D.pH值(1%水溶液):
標準要求:2.0~3.0.
反映了產品的酸性強度,是其化學穩定性的體現,也對應用時的投加計算有參考價值。
三、如何利用國標含量進行采購與驗收?
1.索要質檢報告:向供應商索取由權威第三方機構出具的、符合GB/T 14591-2016的檢測報告。
2.核對關鍵指標:核驗全鐵含量、鹽基度、還原性物質和不溶物這四項核心指標是否達標。
3.關注安全指標:若用于飲用水處理,須嚴格核查砷、鉛含量是否符合標準。
4.現場簡易判斷:對于固體產品,顏色呈淡黃色或紅褐色為正常,若呈深綠色或墨綠色,則可能含量過高,質量存疑。
GB/T 14591-2016中的含量規定,如同為聚合硫酸鐵產品繪制了一張明確的“成分地圖”。它不僅是生產者的技術準則,更是使用者和采購商手中強有力的評判工具。深入理解這些數字背后的科學含義,意味著能夠穿透營銷迷霧,把控產品質量,從而在污水處理、飲用水凈化等項目中,確保的處理效果、運行成本與公共安全。
2025.10.20ZG